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灌部省市属单位:
《灌南县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灌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 年 11 月 8日
(此件公开发布)
灌南县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23〕27号)和省、市实施方案,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长江保护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灌南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1.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守住管住生态保护红线,推进上级交办涉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核查整改。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规范要求,规范开展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项目的用地用海审查相关工作。(灌南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各园区落实,所有任务均需各镇、各园区落实,以下不再列出)
2.强化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以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为目标,构建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行动,推进落实《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40—2022),新改建污水处理厂执行新地标。新建和更新改造污水管网5公里以上,全县全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稳定达到4.35万立方米/日、工业污水处理能力稳定达到4.95万立方米/日。(县住建局、灌南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工业污染风险防控。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工业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行动,全面摸排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转移、处置现状,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深入排查整治工业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倾倒行为背后的利益链条。落实《连云港市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管网、涉水工业企业等排查整治,实施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加快工业废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能力建设。(灌南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024年底全县化肥使用总量较2020年削减2.5%。加强重点作物的病虫监测网络建设,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024年底全县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较2020年减少2%。全力服务全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实施池塘改造工程,提升尾水治理水平。稳步推进土壤环境监测任务,2024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县农业农村局、灌南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船舶污染防治。明确船舶水污染物送交、接收、转运、处置等环节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2024年底前三级以上干线航道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接入点纳入属地市政管理体系的比例达到90%以上。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建设,鼓励岸电设施智能化改造,2024年底前完成所有内河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岸电设施泊位覆盖率达95%。(县交通局、灌南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实施重点河湖治理。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河湖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生态河道、幸福河湖建设,加快三口镇农田退水生态治理一期、百禄镇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水工程建设,新增16条农村生态河道和20条幸福河湖,保持国控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稳定在100%。进一步完善河湖防洪排涝体系,细化全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动态监管各地区取水许可总量、用水监控量,确保不超许可、不超计划和定额。做好通榆河、盐河跨区域河流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总结等水量调度工作。(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灌南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推进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巩固好禁捕退捕工作成果,严格落实“定人联船”制度,压紧压实责任,实时掌握所联渔船动态,全面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问题整改、渔船管控和水域监管等工作。开展常态化整治行动,对本县渔船违法跨区捕捞等行为,做到查获一起、打击一起,确保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落到实处。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及时按程序纳入城乡低保等救助范围。(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接续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围绕新领域新赛道部署科技重大攻关、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支持县内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任务牵引型创新联合体。精心组织“产学研”深度对接,加强与扬州大学、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双向互动,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加快推进国际合成生物学概念验证中心、连云港钢铁合金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75个,培育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围绕县域产业需求,灌南中专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不断提升五年制高职办学层次和规模,加快培养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人社局、灌南中专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积极参与省级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供需对接,提升区域协作水平。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抢占合成生物、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新赛道,跟踪推动衍微科技、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母港、“风之翼”轻型飞机制造等未来产业项目“安家落户”,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新优势新动能。(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县数据局、县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促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持续优化“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开展“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工程,引导原秀科技等企业开展星级上云申报评定,推动华尔化工、福邦药业等企业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3家以上。聚焦数字赋能,丰富拓展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场景应用,推进城市运管平台、无人机系统等各类平台应接尽接、融合联动,打造系统化集成、一体化监测、智能化预警、便民化服务的“城市大脑”。(县工信局、县数据局、县综合指挥中心、县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和陆海联运特色优势,打造综合运输通道,优化通道内设施配置,推动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更高水平发展,支撑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提升我县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推进我县通用机场项目建设,提升我县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为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服务保障设施提供支持。(县交通局负责)
12.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长三角区域招商中心作用,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对接,加强产业项目招引。以高水平开放协同创新,加速汇聚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推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配合做好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加强产业协作、生态共建、服务共享,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持续推动和服务沿海经济带建设。(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临港片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妨碍市场准入与退出、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限定交易等突出问题的治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通过第三方大数据网络监测平台,常态化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抽查和指导,推动违规风险文件的整改与规范。在相关行业协会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哨点”,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快速响应处理机制。推进企业登记“全市通办”,推行市场主体迁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模式,保障企业登记自主权。(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14.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纵深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自然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个以上、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执法局、县住建局、灌南生态环境局、县人居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业提档、布局优化等行动。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对标能效标杆水平,充分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持续提升能效水平。加强“两高”项目精细化管理,对强链补链项目予以支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依据省“两高”项目清单,严格执行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落实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县工信局、县发改委、灌南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持续推进我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的开发,探索构建反映生态产品特点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核算算法和参数。推动价值核算结果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的应用。(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灌南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明确耕地保护的考核责任和内容。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作,建成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14个。(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深化法律专项服务。开展“灌律链企·助企发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深化“法企对接”机制,围绕长江经济带企业法治需求,组建律师服务团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研发涉企服务产品,助力产业链企业健康发展。引导律师和公证员做好知识产权领域的代理和公证服务工作。(县工信局、县司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19.加强组织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保护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闭环式推进工作落实。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加强财政预算与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优先给予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标志性成果。
20.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紧盯问题短板,强化系统思维,突出源头治理,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建立任务台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1.强化氛围宣传。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全方位展示我县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加强对《长江保护法》的宣传与相关业务培训,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